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油电混动汽车事件,以及油电混动技术怎么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这样一则新闻大家了解的比较清楚,也足以证明宝马车的质量是有着相应的问题。虽然官方事后也召回7万辆混动车,不过和自燃的这个车型没有任何关系,同时也不涉及到这个类型。因为这件事情发酵的比较大,让宝马也出现了较大的亏损,所以为了后续不再出现这类的事故,因此也是召回部分车辆进行检验。
现代汽车宣布在韩国、北美、欧洲、中国和其他市场召回7万辆Kona EV汽车,其中韩国本土召回56万辆。 不过,受到LG化学电池影响的车企却并非只有现代一家。近日,外媒报道通用汽车将会计划自愿召回87万辆Bolt EV,涉及2017年至2019年间生产的车型,电池是由韩国LG Chem公司在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间于Ochang工厂生产。
油电混动车确实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首先,混动车的油电两套系统集成设计可能导致安全隐患。由于发动机舱内需要同时容纳燃油管路、涡轮增压器等传统燃油车的部件,以及电机和高压电线等电动车的部件,这种复杂的设计布局可能会增加部件之间的摩擦和损坏风险。
一方面,有观点认为混动车由于集成了油电两套系统,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小电池容量虽小但老化速度快,以及修车师傅常遇到的“混合型故障”等问题,都可能增加自燃的风险。
对于油气两用燃料混合动力车的安全性问题:这类车辆需要在车上安装储气罐来储存燃气。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储气罐可能会成为安全隐患,增加事故的风险和后果。维护和保养成本可能较高:由于油电混合动力车包含多个复杂的系统和部件,如电动机、电池组、控制系统等,因此其维护和保养成本可能会高于传统车辆。
具体质量问题:发动机存在稳定性问题,部分车型高速动力不足且噪音明显;电池衰减致续航缩短,油电耦合故障引发ECVT变速箱渗油,部分车型亏电无法启动;附加设备也存在故障问题,颗粒捕捉器堵塞导致油耗上升、动力减弱。此外,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和技术迭代滞后的问题。
1、丰田呼吁:不要过早放弃燃油车 5月23日,丰田首席科学家、丰田研究院首席执行官吉尔·普拉特(Gill Pratt)表示:过快过渡到纯电动车可能会导致一些车主继续使用老旧汽油车,所以不要过早放弃燃油车,并呼吁给予混合动力汽车更长的时间。
2、“丰田再次呼吁不要过早放弃燃油车”该话题在近日登上了热搜。事情的起因还要从丰田首席科学家、丰田研究院首席执行官Gill Pratt日前的一则发言谈起,他认为过快过渡到电动车可能会导致一些车主继续使用老旧汽油车,呼吁给混合动力车更长的时间。
3、月25日上午,长城汽车官方发布声明(附文末),称“长城汽车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了举报。
4、然而,长城送检的车辆在检测时里程仅为450-670公里,严格来说不符合国标要求的送检状态。因此,比亚迪认为长城汽车所提供的检测报告无效,不能作为举报的依据。 比亚迪对检测报告的质疑 送检车辆不符合国标要求:比亚迪强调,按照国家标准,送检车辆应由第三方机构进行抽样、保管和送检,且需在完成3000公里磨合后进行测试。
5、站在笔者的角度上,像比亚迪这种新能源行业的领头羊车企能够接受监督是一种好事儿,毕竟车企之间的互相监督是能够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的,环保对于车企来讲也确实要当做头等大事儿来对待,如果比亚迪真的有因为成本问题放弃环保,那么罚款和召回必然是少不了的。
6、这一段时间,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汽车的新闻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长城汽车称,比亚迪秦PLUS和宋PLUS两款热销车型使用了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问题。对于比亚迪汽车来说,这是一个价值大约700亿元的举报,一旦举报坐实,比亚迪不但要召回涉嫌车辆,还要面临大约700亿元的巨额罚款。
很多人买了油电混动的车后悔,主要是由于成本与收益失衡、实际使用体验不佳、长期使用风险和政策与选择限制等问题。成本与收益失衡:混动车因有发动机和电机两套动力系统,制造成本高,售价比同级别燃油车贵2 - 3万元,且补贴远低于纯电车,购车差价需多年省油费用才能抵消。
不建议购买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技术成熟度:技术尚不完善:目前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并不是非常成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增加了维修成本。购车与维修成本:价格昂贵: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价格相对较高,且没有国家补贴的支持,增加了购车成本。
油电混动主要有以下四大缺点:购车价格高:混动车采用了更为复杂的技术和更多的材料,如电池组、电动机等,导致混动发动机成本比汽油机高,混动车通常比同级别的传统燃油车价格更高,购车成本相对较大。维修成本高:其动力系统更为复杂,包含燃油和电动两套系统。一旦出现故障,维修难度和费用可能较高。
综上所述,不建议购买油电混合车的原因主要包括价格昂贵、安全性问题、维修保养费用高、保值率问题以及充电问题。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动力表现欠佳:油电混动车起步较为平顺,但在高速超车时会显得比较迟钝,动力响应不如纯电动车,无法带来强烈的加速体验。购车成本较高:油电混动车售价普遍比同级燃油车贵2 - 5万元,消费者需行驶较长里程、较长时间才能靠省油“赚回”差价。
当插电混动汽车充满电后,发动机经常不工作,车主还可以选择纯电模式行驶。汽车虽然不用烧油了,但长时间发动机不工作,会导致油箱中的汽油蒸汽增加,碳罐中储存的汽油蒸汽也越聚越多,给油箱造成压力。
并且从整个试验过程、要求来看,汽车油箱压力的设定也不高于5kpa,这也在常压油箱的标准范围。所以对于插电式混动车型来说,不论是常压油箱还是高压油箱都可以用,只要能够在国标要求的检测条件下达标就行了。 但就像比亚迪的声明中所提到的,这个国标要求的检测条件非常关键。
比亚迪常压油箱蒸发排放的解决方案 比亚迪的DM-i插电混动技术采用了基于电动车基础设计的双电机串并联结构,而非传统插混的1电机+1发动机组合。这种结构使得发动机和车轮可以脱开连接,即使在纯电模式下,发动机也能够灵活启动。
“常压油箱”事件指2023年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在新能源车型违规使用常压油箱一事。事件起因:2023年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长城汽车公开举报比亚迪在新能源车型中违规使用常压油箱,指出其存在排放不达标、涉嫌偷工减料问题。常压油箱成本低于高压油箱,但无法有效控制燃油蒸汽排放,有环保隐患。
“常压油箱”事件是指部分网友质疑比亚迪插混车型使用常压油箱是否符合排放法规的舆论风波。2023年长城举报比亚迪“常压油箱”问题,引发广泛关注。2025年,该事件再度发酵,在重庆汽车论坛上,比亚迪李云飞与吉利杨学良激辩,李云飞也对“常压油箱”事件作出回应。
事件起因:2023年5月25日,长城汽车向相关部委举报比亚迪秦PLUS DM - i、宋PLUS DM - 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当时比亚迪插混车型销量好,DM - i技术被认为是油车到纯电时代的优解之一,所以举报震动汽车圈。
油电混动汽车事件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油电混动技术怎么样、油电混动汽车事件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